1、實際新增建設用地面積超過當年下達計劃的,扣減下一年度相應的計劃指標。
1、是上級下發給下級政府單位的國有或集體所有土地轉成建設用地的指標(一年只有那么多,超了是不會批的,只有翻修或其它方法)如何取得土地指標?各省份審批土地指標流程略有差異。
2、土地指標是上級下發給下級政府單位的國有或集體所有土地轉成建設用地的指標,之所以能夠成為指標是因為一年只有那么多,超了是不會批的,只有翻修或其它方法。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土地規劃指標。
3、凈增建設用地=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整理(建設用地)—土地復墾我們通常說凈增其實包括凈增減:當規劃年的建設用地規模大于基期年建設用地規模時我們稱為凈增;當規劃年的建設用地規模小于基期年建設用地規模時我們稱為凈減。
4、建設用地的范圍簡稱圖斑,所以圖斑范圍內的土地才可以當做建設用地開發;圖斑外的土地是耕地、林地之類,是不可以開發的,而在耕地范圍滿足要求,城區和鄉鎮需要發展所新增加的建設用地范圍,就是新增建設用地指標。
5、指標體系中涉及的建設用地數據(包括建設用地、新增建設用地)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供,并結合歷年相關土地數據情況予以監測和核查。
6、補充樓上的,凈增為現狀規模和目標年規模的差值,是增加量和減少量的代數和。新增只是增加量。
為進一步規范建設用地管理,提高山東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省自然資源廳組織修訂了《山東省建設用地控制標準(2019年版)》,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山東省建設用地控制標準實施工作的通知》(魯政辦發〔2018〕39號)。
第六條、鄉鎮、村集體建設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按照分批次(或按項目)辦理土地征收手續。
政府和社會各界要堅定執行,確保建設用地審批管理工作的公正、公開和規范。【法律依據】:《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第三條縣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建設用地的申請受理、審查、報批工作。
1、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必須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實干才能見效。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就是一項硬措施。
2、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堅持節約優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并專門指出,“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
3、是加強重點領域節能。實施工業能效趕超行動,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大力推進建筑節能,發展綠色建筑。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著力提高交通運輸工具能效水平。加強公共機構節能,降低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和人均能耗。
4、堅持節約優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
5、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逐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增加存量用地指標,倒逼用地方式和發展方式轉變。科學劃定耕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有效管控新城新區和開發區規模無序擴大,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
6、《綱要》要求,實行建設用地總量與強度雙控行動。逐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控制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強度。記者注意到,“十二五”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為3925萬畝,《綱要》要求到2020年,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3256萬畝。
1、首先要結合城市總體規劃,解決好城鎮發展空間和工為園區布局問題;其次要調整好基本農田保護區布局,將規劃期內確定的建設用地區內的基本農田調整為一般耕地;第三要協調好相關規劃的關系。
2、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是同意你對這塊地有使用權后,用于建設項目用地,不能作為它用,是土地建設主管部門審批的,超過一定用地面積需要國務院批準。
3、合理設定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規劃目標和管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