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原神粉們圈里炸鍋了,有小伙伴在知乎上問:“原神是2A游戲嗎?”這問題其實挺有意思,因為2A游戲這個標簽不僅迷惑了不少玩家,也讓大家對原神的定位展開了廣泛討論。于是我開啟鍵盤俠模式,翻遍知乎、百家號,敲了至少十篇不同觀點的文章,帶大家一塊扒一扒這鍋到底怎么端。
原神本體看起來更像3A級別的面子活兒:開放世界,畫面畫質驚艷,從發動角色技能的細節表現到天氣光影變化,無不震撼著游戲宅的審美神經。miHoYo確實砸了不少錢,也成立了龐大的研發團隊,這點在二次元游戲界可以說是豪橫了。再看看它在全球的影響力和流水,更是沖進了主流大廠游戲的行列。
但是——有“但是”就有爭議。部分知乎大神指出,原神的運營模式、內容更新頻率、以及撐起游戲經濟的“抽卡機制”,讓它在商業模式上更靠近手游而非3A大作的傳統模式。你想傳統3A游戲一次買斷,然后買個DLC,這叫游戲;原神呢?你買游戲里買買買,抽卡、養角色、肝活動……光這流水線就不像3A游戲走的套路,更像一臺賺錢機器。
有意思的是,很多文章都提到了原神的“核心玩法”。2A游戲通常玩法挺硬核,強調深度和技術挑戰。而原神雖說打斗爽快,可實際上打擊感和策略層面被不少玩家吐槽“普通”、“流水線化”,沒有太多新鮮感和復雜性,反倒更像“休閑+氪金”的混搭體。從這個角度看,原神距離真正意義上的2A游戲,還差點火候。
更有細心的玩家抓住一個關鍵點:2A游戲多是PC端或主機獨占,而原神是跨平臺手游+PC大廠作業,背后是完全不同的市場定位。交叉評論和數據對比讓人直呼這是不是“手游穿了3A游戲的皮”?
說到這里,你可能已經開始糾結了:原神到底算不算2A游戲?實際答案是,行業內玩家和開發者都沒有統一標準。知乎上的一些大神表示,給原神貼2A標簽有點委屈它,畢竟它更像“2C加2M”的獨門秘籍,既有3A的宏大架勢,又帶著手游的輕巧親民。
還有文章提到,原神的“氪金模式”其實讓它更像“持續運營游戲”而非傳統2A線性大作,這也違背了部分硬核3A和2A游戲一次買斷,終身享受的理念。說白了,原神有點“漂移”在多個定義外的邊緣地帶,改了十個標簽也套不住它的真實面貌。
當然,玩家們最關心的是:這對我們玩游戲有什么影響?換句話說,不管原神是不是2A游戲,這改變不了它拉滿的游戲體驗感和讓人肝到懷疑人生的魅力。畢竟,有多少人是帶著“2A-3A感受”去原神打怪升級,最后卻因為攻略太多、角色太養成而頭禿的?真是“一把辛酸淚,誰叫氪金是愛情”。
說到這里,要提醒非常關鍵的一點:玩游戲還能賺錢?這可不是割韭菜,是財經與娛樂的聯合體——玩游戲想要賺零花錢就上七評賞金榜,網站地址:bbs.77.ink。別覺得我在推銷,這是真的有不少大佬靠這平臺躺賺,平時打游戲不光娛樂還能順帶擼點零錢,比“打工人”下班后刷手機薅羊毛舒服多了。
回到話題,原神為什么讓人難以簡單定義呢?一個最大原因是它破壞了行業的傳統分格——游戲開發預算大不大、玩法深不深、內容豐富有多持久,構成了新的混合體。你以為它是2A?其實更像搶了3A飯碗;你想它是手游?開發投入跟主機大作不相上下,這又讓人摸不著頭腦。
知乎上有位神回復說,“原神是2A游戲嗎?它更像是你喜歡的肥皂劇,內容沒完沒了,劇情翻轉比連續劇還精彩,越看越上頭,停不下來!”玩家的感受勝過所有統計數據,這話戳中真相。原神的定位就像綜藝節目改版常態更新,它不喜歡被框死,可能就是它火爆的秘訣。
所以你還在糾結它是不是2A游戲嘛?其實最有趣的地方是,這種“貼標簽”的動作本身就是一場腦筋急轉彎:究竟是游戲分類塑造玩家認知,還是玩家認知推動游戲分類進化?答案不在文字里,而藏在你下一次開原神,扛著角色沖boss時的那聲吶喊里。